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影集]Black Mirror (完整心得)

 
IMDbListalBritish Comedy GuideCreated by: Charlie Brooker
這部2011年的黑色恐怖喜劇Black Mirror,第一季共有三集,每集都是獨立的故事。三個故事之間並無任何劇情上的關連,卻都講述著沉鬱的故事,拋給觀眾嚴肅的議題。

(內有劇情洩漏)
(此篇心得已在2012/7/2完整更新為最終版本)


這部作品被歸類為喜劇、科幻、驚悚與恐怖。也許每個人對喜劇的觀點不太一樣,但對於黑色喜劇,我們向來必須用另一種角度去承認它。看完這部作品,作為觀眾可能一次也不曾笑過,這面黑鏡所映照出來的並不是會使人捧腹大笑的東西,甚至無法叫我們心安理得的莞爾而笑。

它很真實、很激盪,卻也很是嘲諷。看完Black Mirror,有多少人能夠大方的訕笑彼此?但實情是,我們卻又不得不去嘲諷自己,因為那鏡子裡所投射出來的正是我們人類自身,是整個受現代文明洗禮的社會群體。

非常不錯的作品,不過因為每集看完都得花時間沉澱和消化,並沒有一口氣看完。以下是分集心得。

S1E01 The National Anthem

Stars: Rory Kinnear, Lindsay Duncan and Donald Sumpter

英國公主被綁架了,第一集的故事就非常荒唐,睡覺起來的首相看完勒索影片,才想封鎖消息,卻發現透過網路早已人盡皆知。綁匪的要求是要首相在所有公眾媒體面前與真正的豬發生性關係,他是否會以維護國體之名,履行這項常人無法接受的要求?故事中的歹徒非常擅於操弄媒體傳播,並懂得如何才能鼓譟民心。運用媒體與人心背德的那一面,輕輕鬆鬆就讓一國的上位者成為恐怖遊戲下的犧牲品,而妥善應用媒體職能的不只是歹徒,包括故事中舉國上下的英國人民,都成了媒體的消費者與參與者。

掌控媒體究竟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在這則故事中,對於首相面臨的無理要求,民眾有各種看法。好比有群醫學生關心的事情是: 「他們用的是母豬嗎?」「全方位運鏡是什麼?」甚至要抱著爆米花觀賞的也佔了很大多數。掌控媒體幾乎等同於是掌控了人心,儘管千萬人千種想法,卻都樂於消費同一則信息商品。

劇中的評論家說,這是「新形式的恐怖行動」。的確,這勒索條件真夠前衛的,同時也間接證明,在公眾信息之下,各種事情都可能在無形中被閱聽大眾消費。
這個故事最後以悲劇收尾,第二集的故事也是如此,足以確定這是部以悲劇作結的喜劇作品,也是其特別之處。


附帶一提的是,飾演首相的是Rory Kinnear,之前看過他和Mark的登月第一人,難怪看著很面熟,不過個人覺得那時他的演技沒這部裡面的到位。


S1E02 Fifteen Million Merits
Stars: Daniel Kaluuya, Jessica Brown Findlay and Rupert Everett

為了成為「達人」,人們每天7:30起床,穿著同樣的衣服、踩跑步機,吃的是販賣機裡統一調配的食物,以維持身材均衡與健康。若是過於肥胖,就要穿上黃色的制服,並且被徹底輕視。

在跑步機前的顯示屏裡,有各種娛樂可供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周圍都是和你一樣奮力踩著跑步機的人,你可以一邊採踏板,一邊看低級的搞笑節目狂笑,甚至是看著A片血脈噴張。

原來踩跑步機會增加時齡,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數據庫,人們可以用累積到的時數購買東西。就連上完廁所烘手也要耗費點數...有些人努力累積就是為了能繳選秀節目的參加費。一天,男主角遇見一位歌唱得非常動聽的女孩,他將自己大半的時齡送給女孩去參加選秀。女主角雖然唱了歌,評審卻只中意她的身體,在觀眾的熱烈慫恿下,女主角會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各種生理需求皆被安排、定時。這感覺有點像是《發條橘子》裡的實驗,雖說這黑鏡S1E02裡規範的是人類更基本的生理慾望,卻也同樣枉顧人類的自由意志。這又是個荒唐卻真實的故事,而且這集所要傳達的旨意比上一集更直接。

劇中的世界不禁讓人反思,究竟「慾望」的本質是什麼?基於生理而產生的慾望雖是生物常情,但在如今這個社會,許多提供發洩慾望的消費卻漸漸的扭曲了這個本質。各種似是而非的娛樂填滿人們的慾望,變成一種過度的成癮,而人群的慾望甚至不再是自發,而是被煽動而起的。


後來男主角也站上了舞台,他說:「我們每天都在騎車,騎去哪?為了什麼?」對千篇一律且扭曲的亂象提出控訴。可悲的是,男主角的真情流露,最終仍舊成為觀眾的消費品。在熱烈的吹捧下,難能可貴的控訴還是敗下陣來。而男主角在舞台上揮閃的玻璃碎片,最後也成為了表演的工具。

歸結第一集和第二集看下來,可以發現這部影集就是在陳述各種媒體信息的影響力,及人們一概接收這些信息的可怕,進而帶給觀眾相關的各種反思。以收尾來說,第一集首相與妻子後來貌合神離,一切盡在不言中;第二集則直白裸露的讓男主角站上舞台,對著攝影機操天操地操他媽。不同的戲劇張力,傳達的是相似的意念。

附帶一提,我覺得飾演女主角的Jessica Brown-Findlay很美呢。

S1E03
Stars: Toby Kebbell, Tom Cullen and Jodie Whittaker 

這個故事放大的是人們的「偏執」。


將晶片植入身體,便能將每個人的過去凝縮成影像,一次次重新放映在自己的眼前。

在人人都使用這種晶片的未來世界,「檢視錯誤」似乎成為每日必做的功課,但這種晶片的攝像頭卻永遠是對著自己以外的世界。我們能夠「檢視」他人的錯誤,卻永遠看不見自己的。實際上,晶片並不是改變了人類思考的迴路,而是強化了人類既有的思考迴路。

黑鏡倒映的正是人類自身黑暗的一面。這是個大體上還以仁義道德做為運行準則的社會,而黑鏡就是這個社會的另一種反射:如果我們是以這些「黑暗」的思考機制,做為社會運行的準則,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經常說,要「時時勤拂袖,勿使惹塵埃」、「吾日三省吾身」,人類對「真相」的探求也是永無止境的,但當這種內省的工夫演變成虛妄的偏執,反而會產生不少問題。

在「偏執」的控制之下,就會如同故事中的男主角一般,「焦慮」、「猜忌」、「精神潔癖」都得以藉由晶片,肆無忌憚的發洩與求償。這樣一來,人們似乎再也無法反求諸己,再也無法看見自身的缺陷,而是陷溺於險惡的人心,自以為自己是唯一保有純潔心靈的人,終究也只是扭曲成極其難堪的模樣。

相較於前兩集,此集的故事相對不那麼殘酷,劇情最後也給了男主角較為溫柔、尚有轉圜餘地的結局。男主角的決定,也需使自己早已傷痕累累的身心,再多蒙受一記悲傷的鑿挖。



總結:

有關此劇,British Comedy Guide的專頁並沒有提到第二季的可能,而編劇Charlie Brooker並沒有以此劇拿到BAFTA。目前這三集很可能就是黑鏡的全部了。

2012年7月12日更新:Channel 4證實續訂《黑鏡》第二季。

並不是說黑鏡的表現不足以與其他喜劇相競爭,當然同期還有不少喜劇作品都很棒。儘管觀眾的接受度是原因之一,但英國的喜劇作品向來口味很廣,有時口味特偏的反而獲得厚愛,惡趣味也算是英喜劇中的另一主流,例如The League of Gentlemen

除了重口味,還有它特別反類型的一面,它確實是喜劇,卻也是黑色中的黑色。即便真正因為劇情發笑的人,除了有感於此劇所帶來的生猛衝擊,也必會萌生小小的尷尬,那尷尬始於自己也身處於這樣的世界當中,這是一般喜劇做不到的。

這劇大膽,且帶給觀眾的尷尬,是我甘拜下風的主因。IMDb及British Comedy Guide都將它列為喜劇。其實英國這類的喜劇很多,黑鏡是反類型中的反類型,卻又反得非常成功。儘管從頭到尾都沒笑過,但觀眾應該都能體會到作品本身所嘲諷的東西,以及那誇張、卻又真實得可怕的劇情中,毫不間斷的訕笑。

編劇Charlie Brooker自己也說:「我很高興它(黑鏡)沒能討好BAFTA的評審,顯然、我覺得自己的作品會被冷落,因為這是我一手造成的。但這是部很重口味的劇...我也知道它無法迎合多數人的胃口。」 

像是Psychoville,好笑、也帶有一種變態扭曲的悲傷,卻仍是喜劇。英國反類型的喜劇不少,我甚至想說「反類型」就是我所感受到的「英國喜劇普遍類型」,當然真這樣說的話就有失準頭了。只是不免心想,英喜劇明明如此酣觴卻又不乏冷門的原因是其來有自。

也許因為黑鏡從頭到尾無法給「人類觀眾」一絲歡愉--如果人類以外的生物懂得觀賞,也許會大笑也不一定--以至於無法跟其他喜劇做直接的評比。我是這樣想的。

延伸閱讀:

Interview with Charlie BrookerCharlie Brooker has spoken to writers about more Black Mirror
BLACK MIRROR Ends, Does Charlie Brooker Deserve A BAFTA?

導演提及Black Mirror這影集名稱的靈感來源是以下這首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