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伊底帕斯王

一、
  凌晨一點整,是該入夢的。深沉的夜剛飄過小雨,拂進來的是稀薄的冷空氣。我走到窗前看樓下公園裡一顆不知名的樹,以往月光總照得它銀白豐潤,但此刻黯光下疏疏落落、襯著夜露的軟葉,竟顯得格外悲涼悽楚。
  對了,有位國王好像也是這樣。一盞被無數福祉疼愛的燭火,轉瞬間卻已在痛札人的風中嗑然熄滅。眾人憐他、哭他,想他也不過是個給命運作弄的平凡人,而這可憐的平凡人在不知不覺間造下自己的孽、咒了他自己,終究絕望的投身永恆黑暗之中,哪怕是還有一點餘光......。

二、
  伊王是我在野村先生的劇中,完整觀畢的第三部。雖說比起以往,日文能力確實略有長進,還是將中文台本擺在一邊隨時察看了。在家人皆已入眠的情況下,獨自一人於黑暗中盯著電腦螢幕好像很寂寞,不過因為看的是雅典露天公演的版本,剛好就在夜晚演出,心裡反倒是熱血沸騰的。
  說在萬齋之前的,是那群首先開場,並穿插於各幕之間的十六位臣民。猶如回到神話時代的月下雅典,眾臣們隨著亙古漂緲的東方雅樂,同時扮演了與神溝通、歌詠伊王悲劇的重要角色。尤其是開場時戴著白色面具、手持纏羊毛的樹枝列隊而入時,強而有利的肢體表現及製造出的聲響,成功的營造出莊嚴悲傷的氛圍。
  萬齋的出場是完美的,首先服裝就很吸引人,加上蓄胡的造型,塑造出伊王尊貴且霸氣的形象。伊底帕斯不折不扣都是個寂寞的角色,一方面掌有城邦大權及臣民愛戴,一方面又帶有異邦人的身分。當初以聰明才智道破了女妖的謎題,現在他又將來道破自己的,殊不知這兩道謎題解開後的後果竟是大不相同的。
  萬齋作為一名孤獨國王的演役者,從迎接悲痛的前兆及至最終投入悲痛的深淵,隨著身世的抽絲剝繭,他逐漸拋棄掉一切命運附加於伊王身上的種種光輝,最後成為一名完全的凡人。而我深深感覺,最終留存下來的、僅存的東西,便是那一股「傲」了。
  沒錯,在這部劇中萬齋給我的整體印象便是「孤傲」。原本就了解伊王故事的我起初以為,在步入悲劇後將是伊王被剝奪的開始,不只會被折磨的遍體麟傷,他還會一無所有,他把持的一切都將蕩然無存。但是萬齋的伊王儘管失去雙目、絕望哭號,在誇張的表情、肢體的擺動及聲音表現上卻可感覺出一股傲人的氣勢,而且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
  後來我想起來,作為一名悲劇角色,是不可能領悟諸行無常的道理的。真要這樣,伊底帕斯大可以直接自殺了結生命,但他卻是戳瞎了雙眼已表示心已死絕。萬齋以「孤傲」詮釋荷馬史詩中這位悲慘王者殘存的最後一口氣息,似乎就是致上最深最深的尊敬與責難了。
  至於飾演伊底帕斯母親兼妻子的麻實麗,本身則有著深厚的舞台劇底子。不僅演役出一位高身段、堅強的女性,更加重了母親以愛人的身分建築於伊底帕斯心中的份量。整齣劇的演員無不賣命演出,在為伊底帕斯的命運悲嘆心悸之虞,眾演員們的汗水淋漓亦使我感動不已。整體來說,是一齣節奏明快、充滿靈動感的劇。
  相較於憤怒的哈姆雷特,萬齋所飾演的悲痛的伊王反倒很能使我進入狀況。也許是因為我不能理解憤怒大過於悲痛的哈姆雷特吧,但是作為始終無法融入進去的理由,似乎又太廣義了點。無論如何,能將整齣劇看完,並且與片中的雅典觀眾一起為演員們拍足好幾分鐘的手,我感到非常高興。
  我總是將謝幕也算入我的淚濕次數中,「好,太好了!」而不住的喝采與拍掌不僅傳達了觀眾的感動,亦激發了演員們的感動。結果整場便以感動終結,是最完美的結局。
三、
  有一盞燈嗑然滅了。
  我想起眾人憐他、哭他,想他也不過是個給命運作弄的平凡人,而這可憐的平凡人在不知不覺間造下自己的孽、咒了他自己,終究絕望投身入永恆黑暗之中,哪怕是還有一點餘光,都要喪心病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