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藪之中》心得:二版本之比較

總結來看,劇場版為了各種暗示與意象的強度,格局顯得相當海派且大氣,但也因此而感覺較為鬆散。為鎔傳統與現代於一爐,需要勇於作各種嘗試與挑戰。在思考需要大膽拋棄或謹慎保留這一點來看,萬齋先生的精神及努力著實很到位。

  與能樂堂版相比較,我感覺在劇場版中看見了略為淡化的型。不,應該說是傳統狂言中的「型」與現代舞台碰撞後,相對造成了氣勢上的減退。對我來說,能樂堂的舞台感,便是傳統上的強化,感覺能將「型」完美確實的體現與壯大。

  能樂堂版本可以說是真正的劇中劇,是由劇中演員有意識的扮演各個角色。不過在劇場版中卻不是這樣,我個人認為萬齋飾演的檢非違使在劇場版中的角色性不僅加重了,也具有深刻的多重意義。當然劇場版倒也沒有脫離劇中劇的性質,只不過我將之視為萬齋為了與觀眾互動,而營造出的另一種巧思。由萬齋飾演的現代年輕人,搖身一變成為檢非違使,然後帶領台下觀眾們一同進入藪之中的世界。

  在這裡,檢非違使作為一名旁觀者(觀眾)的意象便呈現出來了。無名的年輕人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任何人」。他可以從毫無關聯、直至涉入其中,可以評斷事理或者什麼都不關心。從檢非違使、神明、女巫最後又回到現代,卻發現一切猶如大夢初醒。這劇末的安排猶如在告訴年輕人(觀眾),縱使人性多舛難以捉摸,卻是如此貼近且熟悉的存在於你我之中。
  又如劇末演員們退場的大門,就令我想到了「羅生門」。萬齋帶領著眾人穿過羅生門,步入舞台以外的、真實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生活的地方。將藪之中的意象經由門帶入現實,更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我看芥川龍之介的原著時,也感覺這兩篇在戲劇上被結合一體的小說不可能只是在講述人心的險惡與迷離,它還反映了芸芸眾生。就像能樂堂版本的最後,眾人皆唱道:有人笑了...有人哭了...配合武士未知的死亡儘管悽涼,卻也轉而產生了更全面性的反思。

後記:
  雖然我比較喜歡能樂堂的版本,但是也深深感覺萬齋能在劇場版中將芥川作品的價值及精髓具體的呈現出來,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當然,省去這些嚴肅的話題,萬齋的扮相真不是普通的可愛啊! 還有千作的喜感真是天生的來著?啊啊...每個人都好可愛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