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電影]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44)


ListalIMDb
Director: Nicholas Hytner
Writers: Alan Bennett (play), Alan Bennett (screenplay)
Stars: Nigel Hawthorne, Helen Mirren and Ian Holm

1788年,功績顯赫的喬治三世因為精神問題導致王室大亂,御醫們全都束手無策,而他懶惰成性的長子喬治想趁此機會取而代之成為攝政王。


改編自亞倫.班奈的舞台劇《瘋狂的喬治三世》(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是以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生平改編而來的宮廷歷史劇。按類型則屬於諷刺喜劇片。

自從看了英國經典影集《Yes,Minister》、《Yes, Prime Minister》後,就對Nigel Hawthorne這位已故的老演員念念不忘。時常將大臣首相系列拿出來復習,廣播劇也聽了好幾遍,近日更入手了大臣的日記,就是為了能常常欣賞靈魂角色Sir Humphrey的風采。

除了優雅腹黑的常任秘書長,Nigel爺顯然也適合王者風範的角色。他曾經赴日主演蜷川幸雄執導的舞台劇《李爾王》,並在《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當中飾演老來發瘋的喬治三世。過去我曾經看過野村萬齋在希臘演出的《伊底帕斯王》,同樣是蜷川幸雄執導的舞台劇作品,因此對Nigel詮釋的李爾王很好奇。但現在要看到應該不是很容易了。


這部《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藉由一個萬人之上的英國國王突如其來的發瘋,讓我們看見宮廷上下目無章法、王儲子嗣間明槍暗鬥的荒唐行徑。一個瘋了的老頭兒,和他的兩個沒啥路用卻成天只想坐王位的兒子,就能將整個英國王室搞得緊張兮兮,甚至讓全國上下頓失方寸。

諷刺的是,就如同電影開始時王后對兩個王子說的,身為王室成員,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微笑和揮手」。片尾終於康復的喬治三世更帶領著家庭成員,向英國人民微笑和揮手,他也強調「人民希望看到我們開心的模樣,人民需要典範,而我們就是典範」。
這不由得令人莞爾:如果喬治三世的兒子真的順利登基,他所要做的終究只是「微笑和揮手」;喬治三世的瘋病使得人心惶惶,似乎也是因為失去了「微笑和揮手」的表率。有趣的是,人們經常說喬治王子「肥胖、懶惰成性」,在片中他也確實總需要皇后提點,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揮手和微笑」。就好像這孩子不適合當國王,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他懶得微笑和揮手」似的。

綜觀英國史實中的喬治三世,電影中的這位老國王也親身見證了英國領土變遷的歷史。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去美國領土的喬治三世,由最初的忿忿不平與不屑(他仍稱美利堅合眾國為殖民地),轉為悲慟悵然,痊癒後才終於接受了世界局勢。

這個國王在歷史學家的眼中有各種觀點和評論,但和兒子喬治相比,喬治三世確實擁有更值得擁戴的王者風範。這部作品並沒有針對喬治三世在政治、處世方面太多著墨,我們看到的是較為單純、甚至私領域的王者形象。他高傲、自負,習慣於別人對他鞠躬哈腰的生活,但他也有著仁慈、老練的智慧,同時他還是個頑固、任性、童心未泯的小老頭兒。而Nigel爺爺的演技著實令人動容。

因為喜歡Nigel爺爺的口音,此片也是讓我過足了癮,加上台詞妙語如珠、樂趣逢生,實在令人拍案叫絕。但,也許是因為對Nigel爺爺有著那樣一分超越理智的喜愛,某些橋段飽受恐怖治療所苦的喬治王仍使我心疼不已。



剛開始,喬治王憤怒的說「我感覺自己不在這裡」;病得最深的時候,他說「我在這,但不是全部的我」;直到這可憐的老國王康復,他終於放鬆的喃喃「我看見自己了」。

當國王無意識的冒出口頭禪「what what」,大臣們抬起頭來,眼睛都發亮了。國王的病好了,舉國歡騰,什麼議會、什麼長子喬治的繼位投票,根本沒人在乎。他們要的不是別人,他們只要喬治三世。

除了Nigel爺爺的喬治王,Sir Ian Holm飾演以特殊治療法將國王治好的醫生,若是看過Peter Jackson執導的魔戒三部曲,也許會對那位飾演比爾博.巴金斯的演員有點印象。按照正史,電影中對丈夫不離不棄的夏洛特皇后,正直的首相威廉皮特等人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此外,又是一次沒事先看演員表,突如其來的驚喜,電影剛開始時,我被突然出現在鏡頭前的Rupert Graves給嚇了一跳,他飾演年輕的侍從官,見證了國王發瘋到康復的過程。

配合著奢侈高調的排場、十八世紀的華麗禮服,片子的配樂時而大器、時而又詼諧逗趣。赤著腳的瘋國王穿著睡衣不顧一切奔馳在廣大的宮廷,身後苦苦追趕著的王后與臣子們,延宕出一部荒唐卻迷人的喜劇作品。

最後我想再感嘆一次,飾演喬治三世的Nigel爺爺,戴著草帽,在陽光下深受莎劇《李爾王》感動的景象真是太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