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電影]12 Angry Men (1957)


IMDb
Listal
Director: Sidney Lumet
Writer: Reginald Rose (story)
Stars: Henry Fonda, Lee J. Cobb and Martin Balsam

個人評分:8/10
看了這部米高梅的片子,故事講述十二名男子組成的陪審團,為歸結一名十八歲少年是否有罪的討論過程。除了一開始鏡頭帶領觀眾進入地方法院,及末了與陪審團成員一同離開,全片只使用了陪審團室這個場景。

此片不在探討司法是否公正,而在於每個人都具有質疑與追求真理的權利。以司法公正為前提下的社會,更要時時審視公理的合理性。爭取這項權利也許會浪費你看一場球賽或一頓晚餐的時間,卻可以更透徹的檢驗真相,並可能再給年輕的生命一次轉圜的機會。

十二個男人就有十二張嘴,當他們全為了同樣理由,被困在一個既悶熱又狹小的空間裡,是否能夠輕易達到共識?起初,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男孩有罪,只有八號陪審員是唯一認為要判男孩無罪的男人。



雖然,有幾個男人一心想早點結束討論,好離開去做各自的事情,尤其三號陪審員的暴躁脾氣更是將內心想法表露無疑。看完全片後,回想電影一開始,十二名男子魚貫進入討論室,有的人擦汗、上廁所、晃來晃去,這些人來自四面八方,彼此互不認識。不禁會想,這樣一群人竟要齊聚一堂討論一個男孩是否要被送上電椅?

八號陪審員無法證明男孩確實無罪,卻仍對司法證據提出了五項合理的懷疑。Henry Fonda詮釋出一名彬彬有禮、擇善固執的角色,他說話不比別人大聲,立場卻比誰都來得堅定。他並不是控訴司法結果,而是強調證據本身是可推翻的,人們應慶幸自己得到司法的庇護,卻不可以完全相信、仰賴司法的裁定

在電影開始沒多久,一個問題被某位陪審員不經意提了出來:「你天生就相信真理嗎?」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社會要求人們去相信什麼?人們又認為自己應該相信什麼呢?八號陪審員說,我們有權利進行合理的懷疑,這才是司法與陪審制度寶貴的地方。




電影結束後,有些觀眾也許會和我一樣,回憶起這位主張男孩無罪的八號陪審員,一開始時正在做什麼?他正是那個一進入討論室,便走到窗邊的人。不論周圍的男人們忙著脫外套、開電扇,他仍站在那裡望著窗外。也許,他才是最想早點離開法院的那個人?離開受限的、偏見與群體意識的牢籠,真正的去分辨善惡是非。

此外,我最喜歡的反而是三號陪審員(Lee J. Cobb飾演)。雖然全片中最怒的就是他沒有之一,但反觀其他人的猶豫不決、牆頭草......他無謂又站不住腳的堅持,卻能在電影開始沒多久便被觀眾窺知理由,而他的結局也是令人不禁疼惜的。我有時還挺喜歡這樣暴起暴落的角色性格。

當然,此片觀賞起來,並不真的與議題同樣嚴肅。捧腹大笑沒有,但對於這樣一票怒漢,圍觀看熱鬧的樂趣還是有的。

隨著爭執越演越烈,每個人物的性格便一一顯露出來。各種人性的面向在陪審桌上開誠佈公,加上人多嘴雜導致偏離主題,整個過程介於嚴肅的討論與可怕的鬧劇之間。貼近現實的群像風格,幾名陪審員宛若偵探般的推理更提高了戲劇效果。

我想到近期即將在台灣上映的Carnage,我們不用沉重的心去觀賞這類精緻小品,卻一樣能在稍後反芻時領會到箇中的趣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