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or: Carol Reed
Writers: Graham Greene, Graham Greene
Stars: Orson Welles, Joseph Cotten and Alida Valli
改編自Graham Greene的小說,講述主角哈里追查朋友「意外」死亡的真相。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維也納,電影一開始便由主角簡述了當地當時的景象:美英俄法四國分治一個維也納,而在城市中心則由一個國際巡邏隊管轄,此巡邏隊包含了四個國家派出的成員。而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士說同一種語言的。
以懸疑的事件為主軸,又融合了政治、戰爭、社會百態等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多使用不同的語種,來自美國的主角聽不懂其他語言,是標準的異鄉人。英國導演Carol Reed也為此片摻入了不少幽默,語言的衝突感同時也帶動劇情,拍出了很有個性的黑色電影。
之前讀的電影相關書籍中,提到了The Third Man當中使用了有別於一般的傾斜鏡頭,觀賞時就特別注意了一下。不過幾乎不用特別注意,明顯的傾斜鏡頭就處處皆是。儘管認出了鏡頭取景的不協調,畫面卻是與巧妙安排過的黑白對比自然相映,很有意思。
「我第一次看見你笑,再笑一次。」
「笑兩次有什麼意義?」
整部片都只有一種樂器,查了資料說是一種叫做齊特琴的樂器。很簡單、卻充滿異國風味,非常適合故事中充滿多國風采、卻又百廢待舉的維也納。
四國分治的結果,由四國派出的人組成的巡邏隊。非常有趣的景象。
Orson Welles的角色Larry Lime在片中有句經典名言:「你知道人們怎麼說?在博爾吉亞統治意大利的時期,到處都是戰爭、恐懼、殺戮和流血,可是他們給世界帶來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文藝復興。在瑞士人們互相友愛,他們擁有五百年的民主與和平——可他們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布穀鳥鐘。」
在上禮拜BBC radio 4的a point of view中, 哲學家John Gray也引用了這段名言,主要論述文化的勃興來自於衝突與對立,而非社會和諧。「...文化之所以被創造、復興的過程是極其複雜的、牽涉到多重因素的,單純說一個文化盛況的發展純粹肇因於市場壓力未免過於狹隘。」
這也是Larry Lime名言的核心所在,文化的興起是透過論爭與對立,而不是透過對和諧社會的虛妄想像。沒有如此粹練的過程,人類的文明也許真的只會剩下布穀鳥鐘可以說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