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電視]德國人為之瘋狂的英產喜劇:Dinner for one



《一個人的晚餐》--又名《九十歲生日》,是在1920年代由英國劇作家Lauri Wylie寫成的,有著非常典型的英式笑點。起初,《一個人的晚餐》只在黑澤等度假勝地的音樂廳演出,直到1962年八月,德國節目主持人Peter Frankenfeld與導演Heinz Dunkhase在黑澤看了這齣作品。 

Frankenfeld說服兩位演員--資深喜劇演員Freddie Frinton和72歲的May Warden,為德國電視台錄下他們的表演。雖然又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一個人的晚餐》才真正獲得滿堂彩。


1972年的年節前夕,NDR(北德廣播公司)在晚間六點播放這齣劇,而德國觀眾就這樣淪陷了,他們徹底的愛上了這個作品。人們不顧他們的馬鈴薯、涼掉的法蘭克福香腸,所有人都守著電視機不放。

隔年,每一台地區頻道都在晚間六點的時候播放《一個人的晚餐》,有些頻道更在十點重播一次。自1963年開始,這個段子已經對德國觀眾放映了231次,位居德國電視台最高重播數的寶座。根據世界記錄,《一個人的晚餐》也成為電視史上最受歡迎的節目。到了2004年,德國收視已經達到1560萬人次。

《一個人的晚餐》中的許多橋段多半是打鬧劇,管家打破餐盤、灑了紅酒、數度被虎皮地毯絆倒等等,但整齣劇最有趣的笑點在角色間的對白。每次換酒的空檔,管家都會問女主人是否要因循去年的舊例,而夫人也會回答每年的程序都是一樣的。最後Sophie回房的橋段,管家James那句「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便將全劇帶至高峰。

管家被女主人拽上樓的當兒,對著觀眾使了個狡猾、意有所指的眼神與表情。而考量到老管家與老女主人的年紀,以及他們打算盡最大努力去做的事,讓這齣劇增添了不少惡趣味。但為什麼這個段子對德國人來說特別受歡迎呢?

其中一個原因也許跟不算多的對白有關。藉由肢體動作博得觀眾的笑聲,《一個人的晚餐》打破了德國人對外國語言的不信任--這與1920年代默劇的黃金時期,觀眾的心態是一樣的。

Spike Milligan曾說過著名的話:「德國人的幽默感跟笑聲沒有關係。」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人仍舊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無趣的民族。當然,實情並不像數據上那樣單純,拿喜劇來講,德國喜劇有著自己的表現語言。即便是今天,相較於英國,大部分的德國喜劇還是具有較多的肢體表演,打鬧劇形式也較為普遍。

德國人在表達幽默時,會習慣性的仰賴肢體動作。在日常生活中,德國人會以肢體動作表達他們的意圖,讓聽者知道他們準備說個笑話,或者他們剛剛說的是逗你玩的。英國人則不同,不常以肢體動作暗示或提醒,他們開玩笑時可能一本正經,有時讓人不確定究竟是不是玩笑話。

《一個人的晚餐》之所以深受德國人喜愛的最主要原因,也許在於它是一個講述不怎麼有趣事件的有趣喜劇。它讓德國人得以因為邪惡的思想哄堂大笑,歷史就是不斷的無意義的迴圈,一切都沒有改變。《一個人的晚餐》便以這種迴圈的方式,打破了德國人自身最大的禁忌:嘲笑戰爭。

而這個問題延伸到為什麼《一個人的晚餐》在原產地英國反而被嚴重忽略?舉例來說,BBC
也不曾播出過。在2003年,也就是此劇的40周年紀念之際,《明鏡》周刊發表了一篇文章《BBC為何仍舊規避一個人的晚餐?》,文章作者提及,潛在的社會爭議是部分原因

因為《一個人的晚餐》顛覆性的拿英國階級制度開玩笑,例如劇中管家James模仿的貴族--癮君子Toby爵士,或者是誘惑人心的Sophie太太。但事實上,階級玩笑一直都位居英國喜劇的中心,諸如小說《萬能管家》,或是BBC在1990年製播的喜劇影集《保持門面》等等。


來源:What's German for funny?

*此譯文經過整理與段落節譯,全文內容請至來源頁面觀賞。

延伸閱讀:
 Wiki-Dinner for one

Jeeves and Woos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