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E02
這集介紹中世紀時期的教堂,探討教堂如何滲入中世紀生活的各個面向。
*時代背景
中世紀時期:約公元476~1453年
13-15世紀 英國開始出現大量作工精細的教堂
1.建築特色
早期:非常粗糙
中世紀:教堂建築的黃金時期,技術、藝術皆達到高峰
2.人間天堂
教堂內部營造出人間天堂般的氛圍,也反映出外面世界的不同與邪惡。其中天使是很常見的裝飾元素。
例:
15世紀 - 三聖大教堂 (Suffolk, Blythburgh, Holy Trinity Churches)
這裡的天使懸掛在屋頂,每個天使的造型都不一樣。
3.洗禮 (baptism)
中世紀人民將天災人禍歸咎於魔鬼,接受教堂的教化便能免去魔鬼的傷害。而要得到保護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洗禮」。洗禮盤(font)是這種儀式的中心,每間教堂都有洗禮盤。
牧師會將洗禮盤裝滿水,把嬰兒整個浸入水中,以免除惡魔的入侵。聖水(Holy Water)被認為具有神奇的力量,洗禮盤會加蓋以保護聖水。中世紀還有一種為難產而倖存下來的母親準備的安產感謝禮。
例:
12世紀 - 聖邁克爾教堂 (St Michael’s Castle Frome, Herefordshire)
這裡的洗禮盤下方有神情屈從的人像雕飾。洗禮盤上雕刻著耶穌在約旦河接受施洗者約翰洗禮的圖案。
15世紀 - 聖母瑪利亞教堂 (St Mary the Virgin Ewelme, Oxfordshire)
這裡的洗禮盤蓋(font cover)成為一種藝術品
15世紀 - 聖海倫大教堂 (St Helen’s Ranworth, Norfolk)
當時人們相信聖人在人間受過苦,能夠體恤人類遭受的苦難,因此將聖人畫在教堂中,如英格蘭的守護神聖喬治 (St George)或12門徒。這些聖人的特性有時能使他們能為不同領域的守護神。安產感謝禮就在女聖人的畫像前舉行。
4.教堂外部的裝飾
相較內部安撫人心的聖人圖或天使裝飾,教堂的外部裝飾則會使人心生恐懼。魔鬼裝飾也許是為了映襯外面世界的邪惡,以對比教堂內的天堂景象,同時也用來嚇阻外部魔鬼的侵擾。魔鬼雕像最初的目的是避免雨水積累,泥水匠就將排水系統做成魔鬼的造型。
5.警世畫
13世紀,教堂建立了行為條規,普通人必須遵守,包括《十誡》和《七宗罪》。中世紀的基督教徒必須將十誡牢記在心,中世紀教堂用圖畫使目不識丁之人也能理解這些條規。這些畫的意義不光在傳達神秘的訊息,也透過幽默、諷刺,甚而一點恐嚇的方式,來加深人的印象,進而改變人處事的態度。
例:
描繪一棵遭鋸砍的樹,樹上乘坐七宗罪人,一但樹被砍倒,罪人都將落入惡魔的口中。其中「驕傲」是七宗罪中最糟糕的,所以被畫在樹的最頂端。
6.施恩座
教堂裡唱詩班唱詩的地方,有一種苦痛之索 (misericord),或稱施恩座 (mercy seats)摺疊在一個小木櫃裡面,可以讓牧師長時間布道後坐在上面休息一下,但看上去仍像是站著。這些座位下方有著精細的雕刻圖案,內容從下流到高尚,是中世紀時期真實的生活寫照。
7.中殿 (nave)
教堂在許多中世紀小鎮上,是唯一的公共建築。一切活動都在中殿(nave)--教堂的主體進行。
8.前廊 (porch)
很多教堂都有前廊,有的非常壯觀,有的很簡單。在教堂前廊中,可以進行很多事情。前廊也有雙層的。
9.教堂法庭 (church court)
教區居民解決紛爭的地方。
10.教會小屋 (church houses)
為了表示對上帝的敬意,而留給教會使用的屋子。後來經常轉變成酒吧,這使得鄉村酒吧和鄉村教堂關係密切了起來。
(S1E02筆記結束)
*時代背景
中世紀時期:約公元476~1453年
13-15世紀 英國開始出現大量作工精細的教堂
1.建築特色
早期:非常粗糙
中世紀:教堂建築的黃金時期,技術、藝術皆達到高峰
2.人間天堂
教堂內部營造出人間天堂般的氛圍,也反映出外面世界的不同與邪惡。其中天使是很常見的裝飾元素。
例:
15世紀 - 三聖大教堂 (Suffolk, Blythburgh, Holy Trinity Churches)
這裡的天使懸掛在屋頂,每個天使的造型都不一樣。
3.洗禮 (baptism)
中世紀人民將天災人禍歸咎於魔鬼,接受教堂的教化便能免去魔鬼的傷害。而要得到保護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洗禮」。洗禮盤(font)是這種儀式的中心,每間教堂都有洗禮盤。
牧師會將洗禮盤裝滿水,把嬰兒整個浸入水中,以免除惡魔的入侵。聖水(Holy Water)被認為具有神奇的力量,洗禮盤會加蓋以保護聖水。中世紀還有一種為難產而倖存下來的母親準備的安產感謝禮。
例:
12世紀 - 聖邁克爾教堂 (St Michael’s Castle Frome, Herefordshire)
這裡的洗禮盤下方有神情屈從的人像雕飾。洗禮盤上雕刻著耶穌在約旦河接受施洗者約翰洗禮的圖案。
15世紀 - 聖母瑪利亞教堂 (St Mary the Virgin Ewelme, Oxfordshire)
這裡的洗禮盤蓋(font cover)成為一種藝術品
15世紀 - 聖海倫大教堂 (St Helen’s Ranworth, Norfolk)
當時人們相信聖人在人間受過苦,能夠體恤人類遭受的苦難,因此將聖人畫在教堂中,如英格蘭的守護神聖喬治 (St George)或12門徒。這些聖人的特性有時能使他們能為不同領域的守護神。安產感謝禮就在女聖人的畫像前舉行。
4.教堂外部的裝飾
相較內部安撫人心的聖人圖或天使裝飾,教堂的外部裝飾則會使人心生恐懼。魔鬼裝飾也許是為了映襯外面世界的邪惡,以對比教堂內的天堂景象,同時也用來嚇阻外部魔鬼的侵擾。魔鬼雕像最初的目的是避免雨水積累,泥水匠就將排水系統做成魔鬼的造型。
5.警世畫
13世紀,教堂建立了行為條規,普通人必須遵守,包括《十誡》和《七宗罪》。中世紀的基督教徒必須將十誡牢記在心,中世紀教堂用圖畫使目不識丁之人也能理解這些條規。這些畫的意義不光在傳達神秘的訊息,也透過幽默、諷刺,甚而一點恐嚇的方式,來加深人的印象,進而改變人處事的態度。
例:
描繪一棵遭鋸砍的樹,樹上乘坐七宗罪人,一但樹被砍倒,罪人都將落入惡魔的口中。其中「驕傲」是七宗罪中最糟糕的,所以被畫在樹的最頂端。
6.施恩座
教堂裡唱詩班唱詩的地方,有一種苦痛之索 (misericord),或稱施恩座 (mercy seats)摺疊在一個小木櫃裡面,可以讓牧師長時間布道後坐在上面休息一下,但看上去仍像是站著。這些座位下方有著精細的雕刻圖案,內容從下流到高尚,是中世紀時期真實的生活寫照。
7.中殿 (nave)
教堂在許多中世紀小鎮上,是唯一的公共建築。一切活動都在中殿(nave)--教堂的主體進行。
8.前廊 (porch)
很多教堂都有前廊,有的非常壯觀,有的很簡單。在教堂前廊中,可以進行很多事情。前廊也有雙層的。
9.教堂法庭 (church court)
教區居民解決紛爭的地方。
10.教會小屋 (church houses)
為了表示對上帝的敬意,而留給教會使用的屋子。後來經常轉變成酒吧,這使得鄉村酒吧和鄉村教堂關係密切了起來。
(S1E02筆記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